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(记者常佩琦)日前炒股10倍杠杆软件,第十三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在成都举行。论坛上,“AI时代下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新生态”这一议题引发了与会嘉宾热议。
“资管新规后的‘二次转型’成效显著,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容与结构深度调整并存的态势。进入2025年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。”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、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认为,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强大韧性,也体现了其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的发展潜力。
当前,AI快速发展,对金融业带来深远影响。建信理财副总裁张洁介绍,在理财行业,AI应用有三大推动力:一是投资者行为转变,科技发展使投资者需求更趋多元化,线上购买及对多元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加。二是技术红利,AI模型的多轮对话、文本处理等技术,大幅提升投研、客服等环节效率。三是资管行业转型驱动,理财公司面临产品数量多、运营压力大的挑战,借助AI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、提高投研效率和风控质量,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,又能进一步体现理财行业的人民性。
在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看来,AI的发展和迭代能让普通民众享受到更加便捷、高效的金融服务,极大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。“过去,普惠金融主要指向金融机构的资产和信贷业务,对客户而言就是普惠融资。近年来,在监管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,普惠金融的范围已经从‘普惠融资’扩展到‘普惠财富管理’和‘普惠理财’。”李永锋表示,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做好作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之一的“普惠金融”。
多位参会嘉宾提及,AI与金融融合面临模型幻觉、算法黑箱、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。张洁表示,一方面是人机协同挑战,AI大模型存在信息幻觉,需基于高质量数据训练,并对其输出的决策结果进行人工把关,明确AI与人类智能的关系,以降低应用风险。另一方面是数据安全保护挑战,资管机构拥有大量客户数据,要规避敏感数据泄露风险,需要选择采用隔离的、受保护的大模型环境,做好客户记录和相关信息的保护,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。
招银理财首席信息官苟宏从四个方面分析了AI与行业融合面临的挑战:在投入层面炒股10倍杠杆软件,人力和硬件投入巨大;数据方面,安全性与准确性需要有保障;模型层面,则考验金融机构科技团队的技术能力;人才层面,金融机构需要懂业务的AI技术应用人才,这类人才难寻难育;文化层面,科技和业务团队都需要拥抱AI,共同探索AI技术能够产生业务价值的场景。